我们平时习惯把人的思维二分为理性与感性。同时认为理性的人不浪漫、浪漫的人非理性。或许也可以这么说,一般人通常是把感性、浪漫、非理性这三样东西划上等号的;同样地,理性也和浪漫、感性拉不上边。

这里显然是把理性和感性二分为两种对立的思维,仿佛它们就是水火不容的。

但这样的二分法实在是把一个人想得过分简单了:这世上并没有纯理性的人,也不存在纯感性的人,最大的区分,也只是感性与理性所占比例的不同。

其实,理性与感性并非对立,而是相对的两种思想。在一般人类的思维中,其实都同时存在着有理性与感性两种因子。

理性帮助我们分析事情,靠实证主义的方式来了解现实环境所发生的一切现象;而感性则让我们在现实的环境中,以唯心浪漫的个人感受去寻求人生的另外一层意义。
 

理性与感性是后天习来

一个婴儿诞生之初,他会哭,饿了他会本能的产生吸吮反应,这无关于理性或者感性,因为他不会理性的分析他所吸吮的这样东西到底能不能吃,也不会以感性的角度去鉴赏他所吸吮的这样东西到底好不好吃。换言之,婴儿吸吮只是基于单纯的人类本能而已。

也就是说,理性与感性是人类后天学习得来。

根据心理学上的心灵欲望论,便可以得知:人类除了本能欲望外,应该还要有一样东西来诱发出我们的理性与感性。而这样东西,就是我们的心灵。

心灵会驱使我们去爱自己所爱,随着年岁增长,我们便会开始迷恋心仪的人,而心灵、欲望的结合,则让我们产生出了一种极为强烈的占有欲。

这时我们就会发展出一套理性与感性同时并存的二元思维。
 

理性与感性相辅相成

例如我们迷恋某样东西,最初虽然是出自于我们的感性;但实际上,理性的思维确实也已经开始启动。但当理性开始运作的时候,感性的思维并没有消失,而是靠着理性的实践来得到发扬。

我们常常在说真正爱上一个人是没有理由的。为何没有理由?因为这是发自于我们内在心灵上的真爱,也可以说感性让我们变得有情,有情而后有义,有爱则让我们义无反顾。

也就是我之前所说,爱即是情,是发自内心真正的爱。爱能使一个人有情、有义,这是出于人类感性的情操。

但我们进一步所要思考的问题是,我们如果光以感性去爱,而不用理性去节制外在的欲望,最后便会造成随心所欲、为所欲为的后果。

也就是说感性必须靠着理性的实践之后,才能不被欲望所蒙蔽。

爱原本就是单纯、感性、唯心甚至是非理性的,但我们不能忘记外在的欲会来影响我们内在的爱,使我们的感性最后反而变成了一种让爱沉沦堕落的工具。

欲望正是利用了感性里面非理性的特质,让我们迷失在爱恨情仇之中,终身成为爱情的奴隶。

一把剑有正反两面,它能助人,亦能杀人。感性如此,理性亦然。

当真爱与欲望结合后,理性的因子开始启动,它固然能压制我们的欲望,不至于使我们的欲望无限制的扩张;但反之,我们也会由于理性的实践运作,而让我们开始有了分析对方条件是否真的合于我们自己所爱的能力。

在此种能力的发展下,正是让我们去实行一种合理化的占有欲望。也就是我之前所提出的:以爱情的名义去行侵占之实,这便是占有欲望的爱。

换句话说,欲望它除了能控制感性之外,欲望厉害的地方,便是还能让原先压制它的理性反过来臣服于在它的脚底下。所以这时我们又得要靠感性之中的非理性因子来使真正的爱情得到发扬了。

所以,理性与感性并非对立的两种思想,它们是相对但又相辅相成的关系。
 

四种类型的人

人在理性与感性的分界上大致就会出现四种类型的人:

1、着重感性之人:此种人爱恨情仇分明,他们的爱往往会被情欲所迷困。就是因为他们太有情,而让欲有了可乘之机,最后成为爱情底下的阶下囚。

2、着重理性之人:此种人只注重分析事实,只做合乎己利之事,这样并非不好,但是如果用在爱情上,靠着理性的实践虽然可以压制欲望,但同时也会被欲望所利用,进而形成一种条件式的占有欲。

3、以感性为基础的理性之人:此种人是从感性中得到一套属于自己的理性思维,我称之为假理性。这样的人通常会替自己被欲望所遮蔽后的盲点找到一个极为合理的借口。例如:我们分手吧!我们彼此个性(条件)不合(差太多)这是此种人常用的合理借口,也就是说,他们可能连先前的感性都是极其虚伪的(伪感性)。

4、以理性为基础的感性之人:此种人是藉由理性的实践去发挥一种感性的思维,这样的人表面上来看不浪漫,但实际上他们的感性是藏于理性之中的,这是真感性,而非为了感性(浪漫)所刻意营造出来的伪感性(假浪漫);也不是为了伪感性的破裂去找一个合理借口的假理性。他们的感性是以理性为基础,是建立在合理欲望上的爱。

只有爱情与欲望的分离,你的理性、感性最后才能不被爱情、欲望所玩弄。而当我们感性的因子由内心对某样东西产生迷恋的时候,我们的理性因子必须要同时运作,好让我们不会迷失自己的方向。

人生的艺术也是这个道理,就是要训练我们理性与感性并存,不要一昧以理性的态度用各种专业理论来批判感性,但也不要感性到被本能所奴役了,最后迷失了自我以及一颗善良的本性。
(本文来自壹心理,作者佚名)
相关文章:理性 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