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起这一年,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件事?
也有很多人觉得,这一年过得艰难又恍惚,仿佛时间被“偷”走了一样。“被裁员后找不到工作,彻底躺平,竟然治好了精神内耗。”
“不能出门的日子里,我学会了在阳台种菜。”
.....
“见证了疫情三年结束的历史,和另一个时代的开端。”
发生了很多事,又似乎什么都没有留下。
今天,我们一起看看2022年十个热点大事件,及其背后隐藏的心理学真相。
我们一起与2022年好好告别。更好地走向2023。
1月,一个15岁少年决定去死
2022年1月24日,河北寻亲男孩刘学洲留下一封遗书,在三亚海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年仅15岁。
在7000多字的遗书中,他总结了自己短暂的一生:
在言论自由的网络时代,总有些人喜欢把宣泄情绪当做维护正义,认为自己的道德审判就是唯一的真理。出生三个月被父母卖掉换彩礼;
四岁养父母双亡;
二年级开始上寄宿学校,遭受校园欺凌,被男老师猥亵;
寻亲成功后,被亲生父母二次遗弃。
后因在网上公开自己被生母拉黑的截图,以及被一些颠倒黑白的人造谣要求亲生父母买房子。
他遭到严重的“网络暴力”,最终酿成悲剧。
但他们所看到的真相,其实只是事件的冰山一角。
而一句一句的语言暴力,却铸成了“杀人诛心”的凶器。
雪崩面前,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身处网络时代,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次被围攻的是不是自己。
希望当一个社会事件发生时,每个人都能谨慎理性地发声。
让子弹,多飞一会。
这既是对无辜者的守护,也是对施暴者的不纵容。
2月,一个中国女孩惊艳了全世界
还记得今年北京冬奥会滑雪赛场上,那个令全世界惊呼的女孩吗?在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比赛中,谷爱凌两连跳后位居第三。
就在大家以为夺金无望时,谷爱凌突破人类极限,完成了1620超高难度一跳。
代表中国拿下了金牌!
喜欢她的粉丝甚至说:“你永远可以相信谷爱凌。”
但当别人都称赞她为“天才”时,她忍不住说:“天赋只占0.1%,不然我的努力就被辜负了”。
谷爱凌之所以能靠这一跳逆袭,除了她背后的努力,还有她强大的“心理弹性”。
而谷爱凌能拥有如此强大的心理弹性,离不开原生家庭从小对她无条件的爱、尊重和支持。在心理学上,我们将这种面对压力、挫折、创伤等消极生活事件时,个体反映出的不同应对能力称之为“心理弹性(Mental Elasticity)”。
一般来说,心理弹性越强,就越能承受风险和压力,征服困难。
她曾说过:“我喜欢尝试不同的事物,每次面对新的挑战,就会想起小时候妈妈跟我说的话。她说,你要去试一遍,最坏的结果就是不喜欢,但万一特别喜欢呢?”
因此谷爱凌滑雪,完全出于内心纯粹的热爱。
所以她才敢在最后那一跳,挑战自我极限。
那么,你找到心中的热爱了吗?
我们不需要成为谷爱凌。
但增强自己的心理弹性,我们就知道,跌倒了可以爬起来,失败了大不了重头来过。
我们就不会畏畏缩缩,甚至丧失尝试的勇气。这样,才能更好地成为自己。
4月,“刘畊宏女孩”刷屏
仿佛一夜间,每个人都跟着刘畊宏跳毽子操。当时很多人都被关在家里,哪都去不了,居家健身就成了不错的选择。他的出现,正契合了大众共通的心理需求。
心理学有个词,叫“安慰剂效应”。
这是因为,当我们面对无法改变的现实,一个有正面期待的心理寄托,就能产生心理安抚。安慰剂效应
就算本身治疗无效,但因为你相信它有效,或对它有期待。最终你的症状,也会得到缓解。
很多人跟着刘畊宏跳操,不是期待有多好的减肥效果。更多时候还是一种“自我安慰”。
想找回一点生活的掌控感,想要自己变得积极向上,想要未来更好。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也可以试试给自己来一针“安慰剂”。
比如通过音乐、运动等兴趣爱好释放情绪。也可以通过与亲友交流、吐槽等获得心理抚慰。
或者通过设定一些目标来进行自我勉励。
例如对自己说:“只要我每天做30秒平板支撑,就会瘦一点,加油!”
虽然“安慰剂”并不会直接帮我们解决问题。却能帮助我们培养积极的心态,在艰难时刻“撑下去”。
5月,王心凌男孩们的「恋旧情结」
《乘风破浪3》,王心凌以一首《爱你》出场,迅速掀起一波“回忆杀”。她的中年粉丝也被炸出来,被称为“王心凌男孩”,火爆全网。
网友纷纷感慨:死去的回忆攻击了我。
其实这是一种“怀旧心理”。
这几年减少的社交、失去的自由,让人们无比怀念过去正常的日子。
所以,如果你感到情绪低落时,不妨试着听听过去喜欢的音乐,回忆一下当年的美好,重拾生活的勇气。心理学家认为,怀旧是一种对过去经历的情感性怀念。
当人们谈论着回忆时,可以重构过去与他人的一种亲密关系,以获得一种社会联系和归属感,对未来更加乐观与充满信心。
这也提醒着我们,要过好当下的每个日常。
让当下,成为以后好好活着的力量。
7月,二舅治好你的精神内耗了吗?
一个《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视频,突然火爆全网。这个视频讲述的是作者二舅的人生故事:
“二舅”曾是村里的天才少年。
本该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的“二舅”,却因生病导致残疾。
按照大多数故事的发展,二舅的一生可能会变得将就和落魄。
但二舅在接受自己残疾的事实后,专研木工活,因此有了谋生的一技之长,生活过得有声有色。
很多网友看完后直呼:“感谢作者,感谢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什么是“精神内耗”?
长期如此,会让人觉得疲惫不堪,没有动力。从心理学上来讲,“精神内耗”主要是指人在管理自我的时候需要消耗心理资源,当资源不足时,人就会处于内耗的状态。
这些无形之中的内耗,正在拖垮这一代年轻人。
但或许,二舅治不好你的精神内耗。二舅有二舅的苦,你有你的苦。
当然我们也可以做点事情,让自己减少精神内耗:
1、降低对别人的期待,不要太在乎他人的看法;
2、学会拒绝,对自己不想做、不喜欢的事情说“不”;
3、改变自己不能接受的,接受自己不能改变的;
4、做具体的事,爱具体的人,过好自己的生活。
9月,人人追求「松弛感」
「松弛感」成为全网热词,源于某博主亲眼目睹的经历:一家人赶飞机旅游,临登机才发现,孩子的证件过期了,妈妈只好陪着孩子回家。
然而所有人的行李都挂在妈妈名下托运,导致行李被集体退回。
这本是一件十分扫兴的事,但这家人一点都不着急,在没有行李的情况下,淡定自若地继续旅行。
没有指责谩骂,没有鸡飞狗跳。
上万条评论里,都是齐刷刷的羡慕:
所谓“松弛感”,就是一定程度的心理空间。“这事如果发生在我家,早就被骂得狗血淋头了。”
“这样松弛舒适的家庭关系,是真实存在的吗?”
飞机上的一家人,因为拥有足够的心理空间,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没有情绪失控。
而是直接解决问题,不会把精力浪费在自我攻击和指责他人上。
这本是好事,于是全网开始追求“松弛感”。
但很快,这种追求似乎变成了吹捧和潮流,仿佛没有松弛感,就低人一等。
其实,不松弛也没关系。
所有改变发生的前提,都是基于接纳和允许。接纳“不松弛”的自己,本身就是一种松弛。
不必为了追求松弛,把自己搞得更焦虑。
9月,“羊了个羊”
在12月大家都“阳了个阳”之前,最火的应该是《羊了个羊》这款线上小游戏。它屡次冲上热搜第一,甚至多次被玩家挤得服务器瘫痪。
身边的不少同事朋友都玩上了瘾,誓死要排入羊群。
为什么《羊了个羊》能拥有如此之大的魔力呢?
这与心理学中的“羊群效应”有密切联系。
可能刚开始你并不感兴趣,但你看到周围的亲友都在玩。羊群效应,是指人们受到多数人的一致思想或行动的影响,从而产生的从众心理,让个体的知觉、认知、判断更符合公众的价值判断。
为了不脱离群体,你可能就会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加入游戏队列。
当游戏失败时,系统需要你分享游戏给好友才能获取道具,
这种不断用社交圈分享与强化的形式,使得“羊群效应”就像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
但不得不提的是,在现实生活中,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让人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
一些网络暴力事件的发生,也与人们的“从众心理”有关。
所以遇到任何事情,我们都要尽量保持独立思考,谨慎盲从。
10月,韩国首尔的人间惨剧
10月29日晚,韩国首尔梨泰院发生了严重的踩踏事件。一百多条鲜活的生命,在万圣节的狂欢中消逝。
这样的人间惨剧,令人不忍回忆。
但我们更应该做的,是需要从中吸取教训,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悲剧是如何造成的?为什么会如此严重?
除了当地政府没做好风险防范及应急预案的重要因素。
我们从当天的事件经过可以发现:
民众的“旁观者效应”,或加剧了惨剧发生。
在心理学上,“旁观者效应”,也称为“责任分散效应”。
因为前者独立承担责任,后者期望别人多承担责任。当发生一件事时,如果是个人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会作出积极反应。
但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每个人的责任感就会很弱,面对困难时往往会退缩。
“责任分散”的实质,就是人多不负责,责任不落实。
梨泰院踩踏事件发生时,一边是不断有生命逝去,一边是不断涌入的人群,甚至还有人在旁边跳舞狂欢。
或许是因为,很多人会本能地觉得“有人会去救”,从而导致冷眼旁观。
但这并不能简单归因于公德心。
因为,旁观者可能意识不到自己的责任,甚至产生完全与我无关的想法。
其实这类突发事件离我们并不遥远,例如火车站恐怖袭击事件、校园暴力等等。
愿我们了解了“旁观者效应”后,能更好地保护自己,也更乐意向危难中的人们伸出援手。
11月,属于你的世界杯
今年,你看过世界杯吗?前段时间,卡塔尔世界杯”几乎每天刷屏朋友圈。
有熬夜看球赛激动呐喊的,有争论球队输赢的,有赛后悲伤落泪的……
无论是不是球迷,似乎全民都在被这场体育盛事所牵动。
为什么每一届世界杯都能吸引全世界人们的目光、调动人们的情绪呢?
这和心理学上的“沾光效应”,不无关系。
一般来说,“沾光效应”能激起个人的荣耀感,获得的情感和价值意义。“沾光效应”是指将自己和某位成功人士建立联系后,别人成功了也就等于自己成功了。
喜欢看世界杯的人,往往倾向于选择一支成功或优秀的球队。
如果自己支持的球队获胜,人们会迫不及待和球队“沾上光”:我们赢了。
在行为上,沾光效应还表现为佩戴队徽、穿球衣、在社交平台发表评论、采用“我们”第一人称代词等。
科学家们发现,当个人所支持的球队进球时,人们的沾光行为(如发朋友圈等)会显著增加。
因为人们已经将自己喜欢的球员和球队的胜利,看作是自己的胜利。
同时,四年一次的世界杯,也记录了许多人的青春。
至少以后回望2022,你会想起那是属于自己的狂欢。
12月,3年疫情的放开
疫情开放得有点突然。喜悦并没有维持很久,大家纷纷陷入了恐慌和焦虑:
迷茫、担忧、恐惧......无法控制地涌上心头,越想心越累。还没阳的人患上了“幻阳症”,寝食难安;
正在阳的人担心会不会病情加重,传染家人;
已经阳康的人害怕二次感染,再次经历痛苦……
这些“新冠放开焦虑”,其实是我们的身体在发出警报。
它们是在提醒你,你在面临风险,你要做点什么来保护自己,保护家人,更好地适应目前放开的环境。
你可以试试这样缓解焦虑:
1、继续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为自己负责的关键就是,接受现实,然后想想自己能做什么,找回一点掌控感。
注意,放开不是躺平,而是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例如要做好这 5 件小事:
2、用实际行动,改善负面情绪1)不管你是没阳,还是阳康了,都要继续做好自我防护,坚持戴口罩、勤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
2)主动了解有关治疗新冠的基础健康知识,不要盲目吃药,很容易吃坏身体;
3)有条件打疫苗的,要尽快打疫苗。尤其是老年人,接种足量的全程疫苗,对老人预防重症有很好的保护;
4)阳康后也不要掉以轻心,不要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注意休养,让身体免疫力慢慢恢复。
5)少看那些过度渲染新冠后遗症、二次感染有多可怕、新冠致死等恐慌情绪的信息,避免徒增焦虑。
比如,每天起床给自己一个可控的美好期待。
约朋友吃一顿久违的火锅,看一场期待的电影,买一件喜欢的礼物等等,都可以。
或者,多和信任的亲友沟通。
现在感染新冠并康复的人有很多,大家能分享的经验也很丰富。
你在得到安慰和支持的同时,会深深感到自己是被爱的,从而更有力量面对这些至暗时刻。
3、及时寻求专业支持
当你情绪特别低落,靠自己和亲友都难以缓解时,试试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比如拨打心理咨询热线,或到专业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咨询机构等寻求专业心理支持。
写在最后
今年常听人说,以前觉得一年总会比一年好,但这三年打破了这种期待。但不管2022年,是如何的起落沉浮,它终将成为过去。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以更好的心态面对未来。让我们把所有的不快乐留在即将逝去的2022。
祝你在即将到来的2023年,越来越好。
世界和我爱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