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工智能三盘棋。
20世纪60年代,IBM公司研发的西洋跳棋程序战胜了一位盲人跳棋高手,得到报纸追捧,这是人工智能第一次进入人类视线。
20世纪90年代,IBM公司研发的深蓝战胜象棋高手卡斯帕罗夫,全世界科技爱好者奔走相告。
2016年3月,Alphago战胜世界围棋大师李世石。
活在互联网时代的人们对于各种棋牌类应用已经麻木,此类人工智能似乎只在初现时让人惊艳。只是如果略微观察这三个时间节点,不难发现他们的时间间隔由30年变成了不到20年,再回想此时的世界与儿时已经有了多大的区别,不难感受到人工智能的发展已越来越快,强人工智能时代甚至超人工智能时代,已经不再遥远。

二、什么是人工智能?
尼尔逊教授对人工智能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人工智能是关于知识的学科――怎样表示知识以及怎样获得知识并使用知识的科学。”而另一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温斯顿教授认为:“人工智能就是研究如何使计算机去做过去只有人才能做的智能工作。” --摘自百度百科
如果让我来概括,能和人做类似的事情,但这个事情又不是枯燥简单而重复的,甚至可能比人做得更好,那就是人工智能。

三、人工智能的隐患。
人工智能灭世论存在已久,人工智能是否能够毁灭人类目前还无从知晓,但如果有一天那些尝试将人类思考过程与人工智能结合的科学家、物理学家取得重大突破,那么这一天或许就不再遥远。
所有的动物都有思考能力,但动物与人相比智商与底蕴存在鸿沟也就无碍。但在人类精英倾力培养之下,有着无尽知识储备、强大学习能力的机器人有了思考能力与自我意识,那么人类或许将面临节节败退的局面。但短时间内,这中间还存在着难以逾越的技术鸿沟,这种事情暂时也就不会发生。
只是另一方面,人工智能被别有用心者进行破坏性设计似乎已经不远。
近两年大环境一片祥和,但再往前看,看向世界范围,恐怖袭击、自爆等恶性事件却时有发生。假如恐怖分子将人工智能设备做成可爱的小玩具带入人流密集的商场,而后自动导航到人员最密集的部位进行表演吸引更多群众靠近,继而爆炸甚至连环爆炸,则必然带来一片人间地狱。
这一天绝不遥远,但安定的环境让无数人缺乏这方面的安全意识,或许有些教训,只有付出鲜血后才能被大众记住。只是这种情况与人工智能毁灭人类从根源上不同,也就不能算作机器人灭世论的一部分。

四、应用人工智能的领域
1、语音识别技术如国内的科大讯飞语音,谷歌跨语种翻译技术(A、B、C三种语言,A、C无法直译,但都可与B进行互译,于是通过B语言实现A、C之间的直译)。
2、无人驾驶技术。全民进入无人驾驶时代估计也就是未来3-5年的事情。
3、面部识别技术。
4、2017年双11,淘宝人工智能程序鲁班设计各类banner图4.1亿张。作为鲁班同行,对于人工智能在设计上的表现也最感兴趣,因此,大胆猜测鲁班系统的原理与实现过程。
原理:banner图主要由三部分构成--背景、主体、装饰;输入主体后,鲁班自动搭配背景与装饰生成新页面。
实现过程:banner图最关键的点在于主体内容,主体内容由需求确定,而任意类目任意产品中的主体内容都有系列相关内容以及合适的装饰,深度学习能力鲁班系统自然不缺,在分析数十万张甚至数百万张图片后将逐步完善。
人工智能已经进入了普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百度根据分析cookie给出的针对性推送、淘宝的千人千面、美图秀秀自动美颜,这些都算。

五、人工智能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引领世界进入了蒸汽时代,这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抗,最典型的事件:大量马车夫面临失业。但蒸汽时代衍生了对应的新岗位--汽车驾驶员,整体而言,这个失业也就不算剥夺了工作岗位。
但人工智能时代与之前的工业革命相比有着本质的不同 -- 汽车取代马车,但同样需要驾驶员,机器取代工人,还需要操作人员,但人工智能取代现有工作岗位的同时却并没有衍生出新的岗位,那么,大量专职司机将面临失业且专业无用武之地;此外,服务业、制造业、柜台等创造大量工作岗位的行业被人工智能、机器设备取代,但并没有衍生出新的岗位,那么这些人何去何从。
未来,不仅枯燥而重复的工作会被机器、人工智能取代,技术含量低的工作同样会步入后尘。鲁班的出现已是警钟,美工类基础岗位的需求量在将来必然大量减少,其他行业更是如此。

六、如何主动适应这个人工智能的时代
工业革命让简单、重复的工作渐渐被机器取代,而人工智能时代,技术含量低的工作同样会如此;而作为设计从业者,如何适应这个时代?
人工智能具备智慧、可以完成预设的工作,甚至可以通过学习拥有进化能力,但它唯一不具备的,是思考。它能分析,但不能思考,而不能思考代表的是它没有原创能力。那么未来,设计工作者最大的优势便在于原创,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原创不是画面的原创,而是思维层面。
未来的设计工作,必然是利用人工智能输出原创作品,最内核的部分,在于思维。
而另一方面,逻辑复杂而严密的工作,必须随时根据不同情况作出判断的工作,也难以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结语:人工智能时代是人类的进步,这一点无人否认。只是这是这个进步太过全面,涵盖的范围也太广,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岗位,原来的从业者该如何生存,若60%乃至80%的岗位被人工智能结合机器设备所取代且新岗位没有诞生,那么乱世或许就不远了。是福是祸,目前还无人知晓。

本文部分案例引自李开复博士《人工智能》。

一、人工智能三盘棋。
20世纪60年代,IBM公司研发的西洋跳棋程序战胜了一位盲人跳棋高手,得到报纸追捧,这是人工智能第一次进入人类视线。
20世纪90年代,IBM公司研发的深蓝战胜象棋高手卡斯帕罗夫,全世界科技爱好者奔走相告。
2016年3月,Alphago战胜世界围棋大师李世石。
活在互联网时代的人们对于各种棋牌类应用已经麻木,此类人工智能似乎只在初现时让人惊艳。只是如果略微观察这三个时间节点,不难发现他们的时间间隔由30年变成了不到20年,再回想此时的世界与儿时已经有了多大的区别,不难感受到人工智能的发展已越来越快,强人工智能时代甚至超人工智能时代,已经不再遥远。

二、什么是人工智能?
尼尔逊教授对人工智能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人工智能是关于知识的学科――怎样表示知识以及怎样获得知识并使用知识的科学。”而另一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温斯顿教授认为:“人工智能就是研究如何使计算机去做过去只有人才能做的智能工作。” --摘自百度百科
如果让我来概括,能和人做类似的事情,但这个事情又不是枯燥简单而重复的,甚至可能比人做得更好,那就是人工智能。

三、人工智能的隐患。
人工智能灭世论存在已久,人工智能是否能够毁灭人类目前还无从知晓,但如果有一天那些尝试将人类思考过程与人工智能结合的科学家、物理学家取得重大突破,那么这一天或许就不再遥远。
所有的动物都有思考能力,但动物与人相比智商与底蕴存在鸿沟也就无碍。但在人类精英倾力培养之下,有着无尽知识储备、强大学习能力的机器人有了思考能力与自我意识,那么人类或许将面临节节败退的局面。但短时间内,这中间还存在着难以逾越的技术鸿沟,这种事情暂时也就不会发生。
只是另一方面,人工智能被别有用心者进行破坏性设计似乎已经不远。
近两年大环境一片祥和,但再往前看,看向世界范围,恐怖袭击、自爆等恶性事件却时有发生。假如恐怖分子将人工智能设备做成可爱的小玩具带入人流密集的商场,而后自动导航到人员最密集的部位进行表演吸引更多群众靠近,继而爆炸甚至连环爆炸,则必然带来一片人间地狱。
这一天绝不遥远,但安定的环境让无数人缺乏这方面的安全意识,或许有些教训,只有付出鲜血后才能被大众记住。只是这种情况与人工智能毁灭人类从根源上不同,也就不能算作机器人灭世论的一部分。

四、应用人工智能的领域
1、语音识别技术如国内的科大讯飞语音,谷歌跨语种翻译技术(A、B、C三种语言,A、C无法直译,但都可与B进行互译,于是通过B语言实现A、C之间的直译)。
2、无人驾驶技术。全民进入无人驾驶时代估计也就是未来3-5年的事情。
3、面部识别技术。
4、2017年双11,淘宝人工智能程序鲁班设计各类banner图4.1亿张。作为鲁班同行,对于人工智能在设计上的表现也最感兴趣,因此,大胆猜测鲁班系统的原理与实现过程。
原理:banner图主要由三部分构成--背景、主体、装饰;输入主体后,鲁班自动搭配背景与装饰生成新页面。
实现过程:banner图最关键的点在于主体内容,主体内容由需求确定,而任意类目任意产品中的主体内容都有系列相关内容以及合适的装饰,深度学习能力鲁班系统自然不缺,在分析数十万张甚至数百万张图片后将逐步完善。
人工智能已经进入了普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百度根据分析cookie给出的针对性推送、淘宝的千人千面、美图秀秀自动美颜,这些都算。

五、人工智能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引领世界进入了蒸汽时代,这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抗,最典型的事件:大量马车夫面临失业。但蒸汽时代衍生了对应的新岗位--汽车驾驶员,整体而言,这个失业也就不算剥夺了工作岗位。
但人工智能时代与之前的工业革命相比有着本质的不同 -- 汽车取代马车,但同样需要驾驶员,机器取代工人,还需要操作人员,但人工智能取代现有工作岗位的同时却并没有衍生出新的岗位,那么,大量专职司机将面临失业且专业无用武之地;此外,服务业、制造业、柜台等创造大量工作岗位的行业被人工智能、机器设备取代,但并没有衍生出新的岗位,那么这些人何去何从。
未来,不仅枯燥而重复的工作会被机器、人工智能取代,技术含量低的工作同样会步入后尘。鲁班的出现已是警钟,美工类基础岗位的需求量在将来必然大量减少,其他行业更是如此。

六、如何主动适应这个人工智能的时代
工业革命让简单、重复的工作渐渐被机器取代,而人工智能时代,技术含量低的工作同样会如此;而作为设计从业者,如何适应这个时代?
人工智能具备智慧、可以完成预设的工作,甚至可以通过学习拥有进化能力,但它唯一不具备的,是思考。它能分析,但不能思考,而不能思考代表的是它没有原创能力。那么未来,设计工作者最大的优势便在于原创,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原创不是画面的原创,而是思维层面。
未来的设计工作,必然是利用人工智能输出原创作品,最内核的部分,在于思维。
而另一方面,逻辑复杂而严密的工作,必须随时根据不同情况作出判断的工作,也难以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结语:人工智能时代是人类的进步,这一点无人否认。只是这是这个进步太过全面,涵盖的范围也太广,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岗位,原来的从业者该如何生存,若60%乃至80%的岗位被人工智能结合机器设备所取代且新岗位没有诞生,那么乱世或许就不远了。是福是祸,目前还无人知晓。

本文部分案例引自李开复博士《人工智能》。